加强早稻前期“两迁”害虫监测与防治工作
钦州市农作物病虫情报
第6期 2024年4月9日
加强早稻前期“两迁”害虫监测与防治工作
当前,我市大部分地区早稻进入返青-分蘖期,田间病虫害以“两迁”害虫为主,各地要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对于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要及时指导群众开展防治工作,压低病虫基数,减少虫源迁出与辗转危害。
一、发生动态
3月1日—4月8日,钦南区、钦北区两个监测点共分别监测到3波和2波较明显的稻飞虱迁入峰,迁入高峰日分别为4月5日和3月26日,总诱捕量分别为855头和640头,白背飞虱占比分别为73.33%和86.09%。同时期,上述两监测点共分别监测到2波和1波较明显的稻纵卷叶螟迁入峰,迁入高峰日分别出现在4月5日和4月4日,总诱捕量分别为202头和11头。
(二)田间调查情况
4月8日,我站在钦南区康熙岭镇横山村委和钦北区大寺镇屯强村委附近田块调查,当前稻飞虱百丛虫量一般为200-300头,以白背飞虱成虫为主,局部田块卵量较大,百株卵粒数可达4114粒,多数卵块发育进度已达到中期。稻纵卷叶螟百丛幼虫量一般为21-53头,个别早插田块发生重,百丛幼虫量达到236-323头,虫龄以1-3龄为主,已见4龄幼虫。
(三)发生预测
未来一段时期,我市以偏南气流为主,有利于“两迁”害虫的迁入,且在4月12日前,我市多阴雨天气,有利于当前“两迁”害虫卵块顺利孵化。综合测报灯监测与田间调查数据、天气变化趋势、水稻生育期等因素分析,预计钦南区、钦北区第一代稻飞虱卵孵化高峰期为4月13日前后,防治适期为4月14—20日,第一代稻纵卷叶螟防治适期为4月12日前,第二代“两迁”害虫在我市局部田块发生程度达到中等偏重。
二、防控意见
(一)加强监测预警工作
近两年我市稻纵卷叶螟发生偏早偏重,当前个别田块发生程度已达到中等偏重及以上,若防治不及时,将给后期防控带来较大压力。近期,各地要加强以“两迁”害虫为重点的病虫害监测调查,对于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要及时指导群众开展防治工作。
(二)开展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使用量
1.实施水稻健身栽培、生态控害:科学管水,够苗及时露晒田,科学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农家肥,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增强稻株抗性。
2.稻鸭共育绿色防控:分蘖期放入雏鸭稻田饲养,每亩稻田放鸭10-15只,破口抽穗前收鸭。通过鸭子取食,达到减轻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的发生危害,减少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次数。
3.灯光诱杀水稻害虫:稻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钻蛀性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成虫,每50亩安装1台。
(三)开展统防统治
各地要充分利用2023年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防灾减灾第九批)项目采购的防控物资开展防治工作,引导连片种植区采用植保无人机开展统防统治工作。
1.稻飞虱防治:分蘖期达防治指标1000头/百丛,优先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OMa421、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和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呋虫胺、醚菊酯等高效、低生态风险的化学药剂。
2.稻纵卷叶螟、钻蛀性螟虫防治:稻纵卷叶螟在分蘖期达防治指标50头/百丛时,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OMa421、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等微生物农药或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高效、低生态风险化学药剂。兼治水稻螟虫、稻水蝇,注意轮换用药。
当前仍是我市第一代甘蔗螟虫防治适期,各地要加强防治指导工作。
本期情报 拟稿:黄元腾吉 审稿:张文杰 签发:黄光耀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qz/t1829272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