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网

欢迎访问特色农业网

特色农业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保定市:让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

时间:2024-04-17 来源: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粮食种植面积1012.06万亩,设施农业种植面积60.2万亩,“博士农场”108家,农民合作社1.3万家……近年来,保定市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让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

  夯实基础,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3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012.06万亩,“夏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6.47万亩,总产1.91亿斤;特色经济作物261万亩,年产各类特色农产品691万吨,年产值308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8%。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4.08万亩。

  筑牢底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推广衔接资金、长期订单、股份合作、资产收益、产销衔接、土地流转托管和就业帮扶等7种产业增收路径,深化“政府+驿站+龙头+基地+村级组织+农户”等15种帮扶模式,实施特色产业壮大、产业项目提升、龙头企业培育、科技创新赋能等“七大工程”,培育了27个产业特色鲜明、带动作用突出、机制模式创新、发展前景广阔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保定太行山驿站、阜平香菇、阜平骆驼湾产业脱贫、唐县肉羊养殖等一大批典型模式在全国示范推广。

  三产融合,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增强。“两区一廊三带、多基地、多集群”的总体布局业已形成,一批高标准智能温室、植物工厂、装配式高效日光温室纷纷落地,初步形成了粮食、中药材、林果、乳品、肉蛋、食用菌、蔬菜、杂粮等八大优势产业。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面推进设施农业三年突破行动,目前,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到60.2万亩。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共培育农产品加工集群20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70家。形成3大品类、6大园区、150家企业、150亿产值、270个菜品的预制菜产业发展新格局。

  典型示范,和美乡村建设强势推进。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决定》,配套制定了《乡村规划管理规范实施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方案》等七个专项方案,《保定市分类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标准》和《保定市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考核评价办法》,形成了“1711”的政策体系。整治提升人居环境,2023年改造提升户厕45440座、公厕489座,新建粪污处理站43座,新建维修站点75个,配备抽粪车527辆,新建厕所运营监管中心3个。阜平县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易县、高阳、涞水被评为全省村庄清洁先进县。强化典型示范引领,梯次推进“1+3+N”和美乡村示范区建设(1个易县百里和美乡村示范区,3个市级、35个县级和美乡村示范区),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02个,示范引领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党建引领,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完善。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五位一体”村级组织体系实现全覆盖,“四议两公开”制度全面推行。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活动,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方式,整治高额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问题,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农村基层群众组织作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挖掘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古村落等文化遗产,加大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治理试点创建,2023年,高阳县小王果庄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试点镇,满城区东方顺村、徐水区小寺各庄村、曲阳县柳树沟村、涞水县南高洛村、安国市门东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试点村。

  科技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深化。积极推动农高区、博士农场、农业创新驿站等科技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和高素质农民。截至目前,农高区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2家、创新创业平台33家,入驻涉农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余家,孵化企业23家。创建科研攻关型、成果转化型、企业孵化型“博士农场”108家,引进博士团队108个,参与博士农场创建高端人才413人。建设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50家,涵盖蔬菜、果品、食用菌等10大类35个特色农业产业,累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644项、申请获得专利75个。选派306名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2253名社会化农业职业经理人。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1145名,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1.1万余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30项。

  围绕中心,农村重点领域改革稳妥有序。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农民合作社1.3万家,家庭农场超过8000个,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2350家,托管服务面积3050万亩次。有序流转农村土地使用权,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406.5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50.1%。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采用国有平台市农发集团自建、与民企合资合作共建、民营企业以及村民自建四种形式创新打造“保定小院”,在涞水、涞源、易县、涿州、高碑店、定兴、阜平等11个县81个村,建设完成长租、短租和民宿1012套,其中长租小院362套,已对外出租173套,探索出一条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原文链接:http://nync.hebei.gov.cn/html/www//qsxxlb/17797630101614673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