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棱 鹅产业省外布局
“孵化全程自动化,温度始终控制在37.8℃……4月中旬前,第一批鹅雏就能送到养殖户手里……”3月17日一大早,在绥棱县上集镇天放村呆头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现代化育雏车间,首批15万枚寒地白鹅种蛋全部进入孵化箱,技术员谷远洋一边查看监测仪器的温度变化,一边介绍。
“这个车间占地1200平方米,有数字化孵化设备50台(套),年孵化能力可达120万枚。”理事长王艳秋介绍。
由天放村党总支书记王艳秋领办的呆头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始建于2016年。多年来,合作社致力打造集孵化、育雏、养殖、销售等为一体的鹅产业。依托合作社,全村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养鹅+庭院养鹅”模式,引导村民共同发展鹅经济。“我一年在这儿打7个月工,能赚个4万来块钱,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民袁伟权说。
“我去年养了5万多只鹅,纯收入100多万元,今年初步打算养6万只左右。”姜庆伟是村里发展肉鹅养殖产业的受益者,刚出正月,他就早早地到孵化场预定了鹅雏。
合作社还先后派技术人员赴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等地参观学习,掌握适宜东北地区养殖的优良品种、精准的分段饲养流程、疫病综合防治、玉米地养鹅技术、产品订单销售等一整套现代化养鹅新模式。2023年3月,由呆头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牵头,吸纳绥棱县25家大鹅养殖合作社、养殖大户成立了绥棱县大鹅养殖协会。呆头鹅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成为黑龙江省畜牧业协会鹅业分会副会长级单位,在辽宁鞍山、丹东建立了自己的种鹅基地,实现了孵化鹅雏、技术指导、防疫和销售各个环节统一的运行模式。
“月底前,还将签订一笔总价值5000万元的45万只成品鹅销售合同。我们将通过协会这个平台为大鹅养殖户提供选址、鹅雏培育、病害防治、销售指导等服务,争取带领更多的养殖户增收致富。”谈起未来鹅产业的发展,王艳秋信心满满。(李磊 记者 董新英)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15380/202403/c00_3171981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